蔡伦发明造纸术。公元一零五年,中常侍也就是侍从皇帝的官员,上帮令,也就是负责朝政的官员。蔡伦奏请东汉和帝准予他把他的造纸术向民间推广。他还挑选了挺阔良好的纸,进献给汉和帝。汉和帝试用以后,非常满意,当场赞扬了蔡伦的这一创作发明,同时立刻下令把这个造纸技术推广开去。从此,中国的造纸技术进入了先进的行列。在此之前,商朝把汉子刻在龟甲,兽骨上,但是甲骨的来源很有限,而且不便携带保存,所以人们后来把汉字刻在简牍上,剪和独是用竹片或者是木片做的,狭长的称为减,略宽的称为独。由于一片简只能刻几个字,所以一篇文章要用许多的简。写完以后,人们再用绳子把茧串起来,称为侧。虽然做简读的材料遍地都是,但是他们也太笨重了。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用简读写的奏折,重达一石,大概是五十斤左右。后来人们用丝帛作为书写的材料,它柔软轻便,易于书写,可惜量少价高这一致命的弱点使它难于推广使用。
En liten tjänst av I'm With Friends. Finns även på engels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