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限

Vol.292 现代性与大屠杀:普通人与恶的距离有多远?

90 min • 21 juli 2025

本期节目我们读《现代性与大屠杀》,作者齐格蒙·鲍曼。


“现代性”指的是现代社会的性质或特征,起源于欧美,从15世纪后期的文艺复兴、活字印刷的发明、启蒙运动、以及航海大发现开始出现。《现代性与大屠杀》出版于1989年,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力作。作者鲍曼认为,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史上的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相反,它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正是这些现代性的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从极端的理性走向极端的非理性,从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蛮,看似悖谬,实则有着逻辑的必然。而拯救的方法也许就在于:在任何情况下,个体都需要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


齐格蒙·鲍曼(1925-2017),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与哲学家之一。出生在波兰的犹太人家庭。1970年代初携家眷前往英国,担任利兹大学社会学教授,直至退休。一生著作等身,代表作“现代性三部曲”、“后现代性三部曲”等。先后被授予阿马尔菲社会科学奖、阿多尔奖等社会学与人文领域的重要奖项。


你会听到:

1、齐格蒙·鲍曼简介。

2、《现代性与大屠杀》创作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现代性”是什么意思?

3、在论述现代性与大屠杀的共生机制时,对哪些理论构建印象深刻?这些论述,是否与当下生活有联系?

4、片段分享。

5、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有哪些帮助或启示?


片头曲:香堂

片尾曲:窦唯 - 高级动物


主播:超哥 / 星光 / 大壹



Senaste avsnitt

Podcastbild

00:00 -00:00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