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特定的人群或區域貼上疫病的標籤,只是繼續增加權力落差,讓主流社會對新興疫病的恐懼與原本的刻板印象連結起來,汙名變得更複雜"
當疾病蔓延,在人類社會中傳散的不只是病痛磨難,往往還有汙名、恐懼和歧視傷害。
上一集節目提到,中國官方透過中英合作計畫,意圖力挽涼山的愛滋風暴,卻並不成功。更糟糕的是,這些計畫打著「反汙名」口號,結果卻讓原本不排斥愛滋的諾蘇人,對感染者萌生偏見拒斥。一項反汙名的計畫,為什麼會創造出對愛滋的恐懼?對於未知疫病的偏見與刻板印象,真的是普世皆然嗎?
本集節目,主持人劉紹華將透過涼山諾蘇族群的故事,勾勒出疾病汙名化的形塑軌跡。我們將看見疾病的汙名如何產生,恐懼如何被建構傳散,主流話語權又是如何複製偏見和汙名,讓邊緣者更邊緣。
本集重點:
00:50 【田野筆記】今天去看阿杰,他浮腫得厲害,已經是愛滋末期了
05:20 諾蘇人並不排斥愛滋患者,感染者會和一般人一起吃喝玩樂,一起下田
06:30 到處可見「給愛滋病人關懷」等標語,寫給誰看?暗示了什麼?
08:00 「老鄉因為無知,才不歧視感染者」執行者以強化愛滋恐懼來推動防治計畫
09:00 疾病汙名如何產生?從涼山例子可見,愛滋汙名並不是本然存在,而是在主流觀點擴散下,進一步被強化區隔出「正常」與「不正常」
12:10 為何諾蘇人不歧視愛滋患者?
15:00 「你們應該害怕愛滋!」當恐懼蔓延,標榜反汙名的中英項目,開始創造出更多愛滋汙名
【本節目是鏡好聽製作播出的《人類學家的眼睛》】
每週三上線全新一集,按下追蹤,給予五星評價!
製作人:劉芝吟
錄音師:孫藝庭
剪 輯:曾海芬
圖片提供:劉紹華
下載鏡好聽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En liten tjänst av I'm With Friends. Finns även på engels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