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药厂门口》,我们请来了一位在北美生物医药圈小有名气、行业信息群里的活跃“意见领袖”——Vivian。
她的履历像一场精心拼接的职业拼图:本科、硕士打下科研基础,国内药厂历练;之后重返校园读 PhD,远赴美国做博后,也进入了大大小小的药厂,兼职读 MBA,再华丽转身进入投资圈。
从化合物筛选到药理研究,从“螺丝钉”到资源整合高手,Vivian 始终用好奇心驱动每一次职业转弯。
这一期,她将带你切换到科研人与投资人的双重视角,聊聊如何在不同赛道间自由切换,以及 MBA 如何彻底打开她的格局。
📍本期嘉宾:
Vivian | 生物医学PhD,宾大博后,Early VC 投资人
Daniel |临床研发负责人 Clinical Development Lead (MD,PhD)
Sophie|统计程序员 Statistical Programmer(统计MS)
Jay |化学PhD,CMC科学家
Dan | 生物学PhD, 疫苗和抗体研发方向博后
🕒 时间轴
00:00 🎧 开场 & 主持人+嘉宾介绍
01:15 👩🔬 Vivian 的职业轨迹
- 本科生物技术 → 硕士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 国内大药厂 → PhD(生物医学) → 美国博后(Early Discovery)→ 药厂 → 投资领域
03:33 🏫 为什么二次回学校读PhD
- 从药物化合物筛选到药理 → 临床前 → 临床
- 在 industry 做“螺丝钉”限制多 → 回学校系统学习药理环节
06:31 💡 博后阶段的收获
- 散养型实验室:高度自由+半独立研究
- 从零搭建平台 → 资源整合 → 向上管理能力
- 最大收获是“做事方法论”而不仅是科研产出
09:01 🎓 曾考虑走 Faculty 路径吗?
- 有过计划:5-6年博后+大paper → Faculty
- 但最终目标是“做点属于自己的事”,路径多元,需灵活应对
10:50 🎯 跨界读 MBA 的底层逻辑
- 不是为了升职/转行,而是纯兴趣+格局打开
- PMP 课程 → 好奇 → 报考 MBA
- 兼职读书+工作+家庭,极高强度投入
16:38 🆚 JD vs MBA
- 个人兴趣优先:JD 工作更 routine、偏 paperwork,不符合性格
- 职业选择要结合特长+兴趣+背景匹配度
20:48 📈 职业选择与平台认知
- 早期吃过平台选择的亏 → 后续每一步更注重平台高度
- 善用与 senior leader 的访谈(不同层级、不同阶段)来验证路径
26:56 🌏 MBA 最大收获
- 视野打开、人脉多元化、不同思维方式碰撞
- 从单一科研视角 → 综合商业+市场+监管的全局视野
39:01 💼 Early VC 工作揭秘
- 投前:资金管理、项目搜寻(deal sourcing)、尽调、谈判
- 投后:资源赋能(融资、实验、BD、上市退出)
- “投资是 money management,更是赋能”
41:42 🔄 科研 vs VC 的多次二选一
- 两次重大选择节点 → 最终先保留科研路径 → 后进入 VC
- 每次决定前都会访谈多个不同阶段的业内人,做 projection
44:44 🧩 如何高效建立人脉
下一期,Vivian 将继续揭开她的“社交破局法”:
- 如何让更高层级的大佬愿意花时间与你交流
- 什么样的个人价值和特质,能让你在职场关系网中迅速获得认可
- 科学家的“自圆其说式科研”为什么在商业市场要打个问号
- 从科研到投资,思维方式如何转变才能适应市场的丛林法则
🎧 锁定《药厂门口》 下期节目,和我们一起继续探索科研与商业世界的思维差异与交集。
欢迎大家扫下面二维码入驻我们的听友群!

📱 联系我们 & 加入听友群:
🍠 小红书:搜索 -> "药厂门口"
💬 微信号:PharmaLobby
📰微信公众号:"Pharma Lobby 播客"
📫 邮箱:pharma.lobby.podcas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