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鐘書房

EP#09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by Stephen Covey

19 min • 30 juni 2025

🎙️ 15分鐘書房 | 本集主題:《與成功有約》——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

你是否曾在職場或生活中感到焦躁、被時間追著跑、與人溝通總是失焦?你是否曾思考過,「成功」到底該怎麼定義?本集《15分鐘書房》,帶你深入探索一本歷久彌新的經典——史蒂芬.柯維的《與成功有約: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

這不只是一本教你「時間管理」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人格修煉」與「價值選擇」的哲學指南。柯維提出,真正的高效不是技巧的疊加,而是從「依賴」轉變為「獨立」,再邁向「互賴」,最終實現自我與他人的整合成功。

本書的七個習慣被分為三個階段:

這是從內而外的修煉,聚焦於自我掌控與主體意識的建立。

我們無法掌控所有事情,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回應」。這不只是情緒管理,而是人生主導權的重拾。柯維以集中營倖存者維克多·法蘭柯為例,強調「即使失去一切,也還擁有選擇的自由」。從今天起,停止說「我不得不…」,開始說「我選擇…」。

一切都是「先在心中創造,再在現實實現」。想像你的葬禮,他人會如何描述你?這種終點視角能幫助你釐清真正的價值觀與使命。柯維鼓勵讀者撰寫「個人使命宣言」,明確人生的北極星。

時間管理≠排程管理。真正的高效是「價值導向的行動排序」。柯維提出著名的「四象限法則」,強調我們應該花更多時間在「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上,如學習、規劃、關係經營,而不是忙於應付緊急事務或沉溺在無意義的小事裡。

這三個習慣關注「如何與人合作」,從競爭轉向共贏,從表面交流走向深層信任。

世界不是零和遊戲。真正的高效人士知道,成功不需踩著別人的肩膀,而是創造雙方都能獲益的空間。柯維以「情緒帳戶」比喻人際關係:信任是透過一筆筆的「存款」——誠信、傾聽、守承諾——累積起來的。

「多數人聽是為了回應,而非理解。」柯維提出同理心傾聽(Empathic Listening)的觀念:真正的理解不是用你的世界觀去解釋對方,而是進入他們的世界,從他們的角度思考。這不僅能避免誤會,也讓溝通更有效、關係更堅固。

1 + 1 > 2。整合團隊成員的差異,創造出「第三選擇」,即雙方皆未曾單獨想到的創新解決方案。這需要開放心胸,欣賞多元,並願意放下「非我即敵」的思維模式。

柯維用一個伐木工人的故事強調:你再努力砍樹,如果鋸子不鋒利,也是徒勞。人生也是如此——要保持持續成長,就需要定期「磨鋸子」。

他提出四大面向的平衡發展:

  1. 生理:健康飲食、運動、睡眠

  2. 社會 / 情感:關係、服務他人、情緒支持

  3. 心靈:價值觀、信仰、內在平靜

  4. 心智:學習、閱讀、創造力

這不是空泛的建議,而是讓你有力量走得長遠的底層維度。

這七個習慣看似「常識」,但正如柯維所說:「常識不是常行。」本書最大的貢獻在於提供了一個整體結構,讓你能系統化地將「知道」轉為「做到」:

  • 每週檢視自己是否將時間花在第二象限的「要事」上?

  • 是否對他人的需求與觀點保持開放態度?

  • 是否定期進行身心靈更新,不讓自己陷入耗竭?

柯維設計這七個習慣成為一個螺旋上升的成長路徑:

  • 習慣1-3:你是誰?你掌控自己嗎?(個人管理)

  • 習慣4-6:你如何與人互動?你能建立信任嗎?(關係管理)

  • 習慣7:你是否持續強化前六個習慣?(自我更新)

這是一個從「內而外」的改變,而非只是「外在表現的優化」。柯維強調,真正的成功,絕不只是效率、金錢或名聲的堆疊,而是忠於價值的選擇與有意識地過好每一天。

  • 主動選擇,掌握命運的方向盤。

  • 用終點視角規劃每一步人生。

  • 把時間投資在真正重要的事上。

  • 相信共贏的可能性。

  • 先理解,再被理解。

  • 擁抱差異,創造綜效。

  • 磨利自我,不斷精進。

《與成功有約》不是一本你讀完就能立刻「變厲害」的書,而是一部長期陪伴你成長、幫助你校準方向的指南。

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練習這七個習慣,讓高效不再只是做更多,而是「做對的事,把事情做對」,活出更有意義與價值的人生。

📌 立即收聽本集,訂閱《15分鐘書房》,每週帶你閱讀一本改變人生的書!

🎧 #與成功有約 #七個習慣 #StephenCovey #時間管理 #個人成長 #15分鐘書房 #高效能人士 #書摘Podcast #成功學 #自我管理 #思維轉變 #人格養成 #領導力


Senaste avsnitt

Podcastbild

00:00 -00:00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