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出時間」Make Time 這本書的重點不在於提高生產力或更快地完成待辦事項,而是關於有意識地設計你的生活,以便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作者 Jake Knapp 和 John Zeratsky(來自 Google 和 Google Ventures)強調,在當今充滿分心和「忙碌潮流」的世界中,透過每天選擇一個「重點」並保護它來奪回時間的重要性。這是一套幫助你「感覺不那麼忙碌、更少分心、更享受當下」的框架。
主要主題和重要概念:
- 「忙碌潮流」(Busy Bandwagon) 和「無盡泳池」(Infinity Pools) 的陷阱:
- 描述: 來源指出,現代生活和科技的預設設定使得忙碌和分心成為常態。我們常常「在一天結束時回頭看,想:『我今天到底做了什麼?』」這會導致我們的日子「變得模糊,而沒有有意識地選擇我們想做的事情」。我們被「無盡泳池」(例如社群媒體、電子郵件、串流媒體)和「忙碌潮流」(例如不斷排滿會議和回應他人的要求)所吸引。
- 引述: 「兩股力量——忙碌潮流和無盡泳池——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它們已經成為我們的預設。」-《騰出時間:心智圖書評》
- 解決方案: 「騰出時間」提供了一種方法,透過建立障礙來對抗這些預設值。
- 「重點」(Highlight) — 每天選擇一項重要的任務或活動:
- 核心概念: 每天開始時,有意識地選擇一天中最重要的活動,即「重點」。這不是關於完成待辦事項清單上的所有任務,而是關於創造一個你每天可以回顧並感到滿意的「巔峰時刻」。
- 引述: 「為了讓我們的日子更有意義,我們需要在一天開始前確定一個每日重點。」-《騰出時間:核心訊息》
- 重點的三種「風味」:緊急 (Urgency): 「今天我最迫切、絕對必須做的事情是什麼?」這可能涉及查看你的待辦事項清單、電子郵件收件匣或日曆。
- 滿意 (Satisfaction): 「今天結束時,什麼會讓我感到最滿意?」這通常是你想做但因為不緊急而一直推遲的項目。
- 樂趣 (Joy): 「當我回顧今天時,什麼會給我帶來最大的樂趣?」這強調為了快樂而做的事情,例如與家人共度時光或追求個人愛好。
- 時間承諾: 重點活動通常應在 60 到 90 分鐘 之間,因為「較短的活動沒有足夠的時間讓你進入狀態,而較長的活動則不太可能讓你保持專注。」
- 如何選擇和實施:寫下來: 將你的重點寫下來,無論是在便利貼、筆記本還是日曆上,並將其放置在你會經常看到的地方。
- 安排時間: 在你的日曆上為你的重點預留一個特定的時間區塊。Graham Jenkins 的例子被提及,他每天預留 6 點到 11 點作為他的個人時間,用於高品質的工作。
- 「土撥鼠日」(Groundhog It): 如果你未能完成昨天的重點,就今天再做一次,直到完成為止。
- 批次處理瑣事 (Batch the Little Stuff): 將許多小而瑣碎的任務組合成一個大的複合任務,並作為一個重點來處理,以避免它們不斷佔用你的注意力。
- 「雷射」(Laser) — 戰勝分心並保持專注:
- 概念: 「雷射」是指一種心態,你的注意力像雷射光束一樣專注於當下,讓你「進入心流,完全投入並沉浸在當下」。分心是「雷射模式」和心流的敵人。
- 引述: 「當你處於雷射模式時,你的注意力像雷射光束一樣專注於當下。」-《騰出時間:心智圖書評》
- 分心來源: 智慧型手機是主要的罪魁禍首,使用者平均每天解鎖手機 80 次,觸摸手機 2617 次。
- 戰術:定義電子郵件時間表: 限制檢查電子郵件的頻率,例如只在一天結束時處理。可以考慮設定「僅發送電子郵件」帳戶,這樣你就只會在桌上型電腦上收到回复。
- 將設備留在身邊: 將手機等設備放在另一個房間,以避免分心。
- 使用網站封鎖器: 設定網站封鎖器來避免社交媒體等「無盡泳池」。
- 關上門或戴上耳機: 創造一個無分心的工作環境。
- 使用視覺計時器和雷射音軌: 播放相同的音樂或使用計時器來建立習慣循環並培養緊迫感和專注力。
- 「能量」(Energize) — 為專注創造體力:
- 概念: 為了在你的重點上保持專注,你需要確保你有足夠的身體能量。這包括基本的自我照顧習慣。
- 引述: 「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精力充沛,也就是照顧好我們被賦予的身體。」-《騰出時間:心智圖書評》
- 具體建議:運動: 每天進行 20-30 分鐘的步行或運動,最好是在戶外。
- 真實食物: 遵循 Michael Pollan 的建議:「吃食物。不要吃太多。主要是植物。」建議是「中央公園化你的盤子」,將沙拉/蔬菜放在中間。
- 咖啡因管理: 咖啡因不會提供能量,它只是阻止疲勞感。建議在早上 9 點 30 分左右(當皮質醇自然產生時)攝取咖啡因,並在疲勞感出現前 30 分鐘補充咖啡因,或者嘗試咖啡因小睡(喝咖啡因後立即小睡 15 分鐘)。
- 與世隔絕: 花時間接觸大自然(「森林浴」)和冥想來降低壓力並提高注意力。
- 真正的休息: 進行不帶螢幕的休息,例如向窗外凝視或散步。
- 「反思」(Reflect) — 實驗和調整:
- 概念: 這是「騰出時間」過程的第四步,強調將自己的一天視為科學實驗。記錄什麼有效,什麼無效,並相應地調整你的策略。
- 引述: 「你不必擔心,科學很簡單。當然,有些部分(粒子加速器、天體物理學、光子魚雷之類的東西)可能有點棘手,但科學方法很直接。第一,你必須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第二,你必須猜測事情為什麼會這樣發生。第三,你必須實驗來測試你的假設。第四,你必須測量結果並決定你是否正確。」-《騰出時間:心智圖書評》
- 持續改進: 這是一個持續的挑戰,需要好奇心和調整意願。書中提供了 87 種不同的「戰術」,但目標不是使用所有這些戰術,而是「嘗試一些,看看哪些有效,哪些無效,然後保留有效的,捨棄其餘的」。
總結性見解:
- 專注而非生產力: 這本書明確表示它不是一本關於生產力的書;它是一本關於有意識地設計你的生活,以便專注於重要事情的書。
- 每天的影響: 「如果想改變你的生活,就從改變你的日子開始。」專注於日常的「重點」可以防止生活變成「忙碌和無意識分心的模糊」。
- 個人化和實驗: 沒有「一刀切」的戰術。鼓勵讀者根據自己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嘗試不同的策略並進行實驗。
- 直覺和有意識的選擇: 作者強調相信自己對如何利用時間的直覺,並有意識地選擇重要的活動,而不是讓外部力量來決定。
這份文件從各個來源中提取了「騰出時間」方法的主要支柱,強調了其戰術性而非純粹的生產力重點,以及其對個人化和持續實驗的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