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鐘書房

EP#20 : 四個約定:個人自由的實用指南 : The Four Agreements by Don Miguel Ruiz

8 min • 6 juli 2025

The Four Agreements by Don Miguel Ruiz

打破舊有「約定」,實現個人自由與幸福

唐·米格爾·魯伊斯的暢銷書《四個約定》植根於古老的托爾特克智慧,旨在引導讀者擺脫社會灌輸的「舊有約定」,這些約定通常導致恐懼、自我懷疑和痛苦。魯伊斯認為,我們自出生起便被社會、家庭、教育和宗教「馴化」,形成一套關於自我和世界的信念體系,即使這些信念常常與我們的真實本性不符。這種「集體夢境」或「社會夢境」充滿了「謊言、虛假信念和扭曲的觀念」,使我們「生活在恐懼中,害怕被拒絕,害怕失敗,害怕不夠好」,最終導致我們「過著不真實的生活,努力迎合他人的期望而不是遵循自己內心的道路」。

《四個約定》提供了一個「清晰的藍圖,幫助你擺脫自我設限的信念,過上更真實、更快樂的生活」,通過遵循這四個簡單而深刻的原則,我們可以「重新奪回自己的力量,過上真實、充實的生活」,並最終「創造一個以真理、愛和真實為基礎的新夢」。這本書自1997年出版以來,已在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冊,並被翻譯成52種語言,廣受歐普拉·溫弗里、前總統克林頓等名人的推薦。

核心主題:四大約定與其深遠意義

《四個約定》的核心在於四個指導原則,它們提供了一條通往「心靈自由和真正快樂」的實用之路:

1. 約定一:言語無瑕 (Be Impeccable with Your Word)

  • 核心思想: 言語是創造現實的強大工具。魯伊斯強調,我們的言語可以「塑造我們的現實,既可以建設也可以摧毀,既可以治愈也可以傷害」。這個約定要求我們「說話要誠信,言出必行,避免使用語言傷害他人或自己」。
  • 「無罪」的含義: 「Impeccable」源自拉丁文「im peccatus」,意為「無罪」。最大的「罪」是「自我拒絕」,即「當你重複地評判自己犯錯,習慣性地認為『我是個白癡』,你就是在犯下自我拒絕的致命之罪」。
  • 自我與他人的影響: 我們對自己說的話形塑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內在的「心靈法官」會「無情地」不斷審判自己,導致愧疚和恐懼。停止「責罵自己是毫無意義的,只會分散你採取糾正措施的注意力」。同樣,評判他人會像「迴旋鏢」一樣反彈,最終傷害自己。
  • 實踐: 「有意識地選擇合適的言辭」,避免八卦、批評和自我評判。用「愛與支持的言語對待自己與他人」,傳遞鼓勵、支持和真誠。

2. 約定二:不將任何事個人化 (Don't Take Anything Personally)

  • 核心思想: 別人的言語和行為是他們自身內在世界的投射,與你無關。魯伊斯指出,人們的言行「是他們自己的現實、他們自己夢想的投射」。當我們將別人的行為「當成針對自己時,我們就陷入了他們的視角,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這會導致不必要的痛苦,甚至讓我們失去自信」。
  • 避免成為「受害者」: 當有人對你說出傷害性的話語或做出令你不快的舉動時,「那通常是因為他們自己的情緒、壓力和信念,而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將他人的言行「個人化會使我們成為他人的情緒毒藥的受害者」。
  • 同理心與解脫: 「選擇不把事情個人化」就像「為自己穿上一件保護衣,免受外界負面影響」。這要求我們「學會放下對別人行為的過度解讀」,理解他們「處在他們自己的夢境中」,這會帶來「心靈的釋放」。
  • 實踐: 提醒自己「不是一切都與你相關」。當你遇到負面評論或行為時,思考「這件事真的與我有關嗎?還是對方自己的問題?」

3. 約定三:不做假設 (Don't Make Assumptions)

  • 核心思想: 假設是誤解和衝突的根源。我們常常在「不了解全部信息時對他人所想、所感、所意圖做出假設」,這些假設「通常來自於我們過去的經歷、恐懼和不安全感」。
  • 溝通的重要性: 「避免做出假設的關鍵在於保持清晰和誠實的溝通」。這意味著要「勇敢地發問,尋求澄清」,並「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不要以為別人會讀心術」。
  • 對自我不假設: 我們也不應對自己做假設,例如「假設自己不夠好、沒有能力或注定失敗」,這些假設「限制了我們的潛力,讓我們困在自我懷疑和恐懼中」。
  • 實踐: 「當你停​​止假設,學會溝通,誤解與痛苦就會少了很多」。在任何有「一絲疑慮」的時候都要澄清。

4. 約定四:凡事盡力而為 (Always Do Your Best)

  • 核心思想: 在任何情況下都付出你當下的最佳努力,同時接受你的最佳會隨著身心狀態而改變。這個約定「不是要求你做到完美」,而是鼓勵你「在每件事上全力以赴」。
  • 與「心靈法官」和解: 「一旦你盡了最大努力,你的內在法官就找不到任何理由來評判你、批評你」。這能讓你「避免自責和後悔」。
  • 彈性與自我接納: 你的「最佳」會「因時間、地點以及我們的身體、情緒和精神狀態的變化而有所不同」。重要的是「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能力」,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 享受過程: 「當你權力以赴時,你會體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這會激勵你繼續追求卓越」。做「你的最佳」也意味著「盡力享受過程」。
  • 實踐: 「做你力所能及的事,從你所在的位置做起」,並允許自己失敗,然後重新開始。每一天都是實踐的「新機會」。

擺脫舊有約定的三種方式

魯伊斯提出三種方法來幫助我們掙脫「舊的有害約定」:

  1. 開始覺察: 「開始意識到你的有害約定」,即那些「源自恐懼且讓你開心的信念」。這是改變的「第一步」。
  2. 寬恕的力量: 「練習寬恕」自己和他人。托爾特克人將怨恨稱為「心靈寄生蟲」,它會「消耗你的心靈」。寬恕「創造了空間」,以便「為你的生活帶來改變」。
  3. 活在當下,珍視生命: 「記住生命有限」,「每一天都可能是最後一天」。這能提供「最純粹的動力」,促使我們「立刻行動」,「擺脫錯誤的信念」。

影響與評價

《四個約定》被認為是一本「高度實用」和「精神性」的書籍,它將「深奧的靈性智慧轉化為簡單易懂的原則,讓讀者能輕鬆應用於日常生活中」。該書強調了自我覺察、自我接納和溝通在個人成長中的重要性。

然而,也有評論指出,這本書「明明白白建立在中美洲宗教思想上」,有人覺得它「有點自戀」,並將「罪定義為對自我的侵犯,完全顛覆了罪的真正含義」。批評者認為,它「延續了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成長方式」,而真正的福音卻「堅持要捨己」。儘管如此,大多數評論都認可該書在幫助人們「克服恐懼」和「擺脫自己思緒」方面的積極作用。

總之,《四個約定》提供了一套強大的工具,幫助個人實現「內心的平靜與真正的幸福」,並「活出更真實、更滿足的生活」。

Senaste avsnitt

Podcastbild

00:00 -00:00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