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鐘書房

EP#23 : 大魔法:駕馭創造力的智慧 : Big Magic by Elizabeth Gilbert

9 min • 9 juli 2025

大魔法:駕馭創造力的智慧

Elizabeth Gilbert 的《大魔法》是一本關於創造力的書,它將創造力定義為一種人人皆有的「魔力」或「天賦」,而不是少數人的專利。這本書旨在幫助讀者克服阻礙創造精神的障礙,並鼓勵他們過上由好奇心而非恐懼驅動的生活。以下是本書的主要主題和重要思想:

1. 創造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特徵:

  • 蓋爾伯特認為,每個人都是有創造力的,因為創造力是人類的「標誌」。
  • 她強調,我們都是「製造者」的後代,我們的祖先和孩子都自然而然地從事創造性活動。
  • 「如果你活著,你就是一個有創造力的人。」這句話挑戰了只有藝術家或作家才有創造力的觀念。

2. 恐懼是創造力的最大障礙:

  • 恐懼會因不確定的結果而產生,而創造力本身就伴隨著不確定性。
  • 蓋爾伯特將恐懼比作是旅途中的乘客,它被允許發出聲音,但絕不能掌握方向盤或做出任何決定。
  • 她提倡「超越恐懼的創造性生活」,而不是「沒有恐懼的創造性生活」,因為徹底消除恐懼是不可能也不健康的。
  • 「似乎我越少與恐懼搏鬥,它就越少反擊。如果我放鬆,恐懼也會放鬆。」

3. 好奇心勝於激情:

  • 蓋爾伯特建議,與其追隨通常壓力巨大且不穩定的「激情」,不如追隨「好奇心」。
  • 好奇心是一種「溫和、安靜、更受歡迎、更民主的實體」,它以「麵包屑」的形式提供線索,引導我們走向創造性探索。
  • 追隨好奇心可以讓我們創造出有趣且可持續的生活,即使它沒有直接帶來傳統意義上的成功或財富。
  • 「好奇心是我們學習如何成為自己的朋友。」

4. 想法是活生生的實體:

  • 蓋爾伯特提出,想法就像活著的生物,它們在宇宙中尋找人類合作者,將自己變為現實。
  • 如果一個想法沒有被及時付諸行動,它就會「飄走」並尋找另一個願意實現它的人。
  • 她用自己的一個小說構思被另一位作家安·帕切特(Ann Patchett)在相似的時間寫出的親身經歷來說明這一點,證明了想法的流動性和自主性。

5. 自我許可和真實性:

  • 創造者不需要任何人的許可就能開始他們的創作工作。
  • 「你不需要任何人的允許就能過上創造性的生活。」蓋爾伯特鼓勵人們擺脫自我懷疑和他人評判的束縛。
  • 她強調真實性比原創性更重要,因為在一個充滿無數創意的世界裡,真正獨特的是個人的視角和聲音。
  • 你的作品的價值首先在於它帶給你的快樂和滿足,而不是它對他人或世界的影響。

6. 持續性和韌性:

  • 創造性工作會遇到失敗和挑戰,需要持續的努力。
  • 蓋爾伯特鼓勵人們保留日常工作,這樣藝術就不會承受經濟壓力,讓創造力自由發展。
  • 她提倡「堅韌的快樂」:即使在艱難困苦中,也要找到並堅持快樂。
  • 「獎勵必須來自解決工作本身的樂趣,以及私下裡知道我選擇了一條奉獻之路,並且我忠於它。」

7. 擺脫完美主義:

  • 完美主義被稱為「穿著漂亮鞋子的恐懼」,它阻礙了創作的開始和完成。
  • 蓋爾伯特主張「完成勝於完美」,鼓勵人們把作品呈現出來,即使不完美。
  • 「完美主義阻礙人們完成工作,更糟糕的是,它經常阻礙人們開始工作。」

8. 接受矛盾和悖論:

  • 創造性生活充滿矛盾,例如作品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同時也可能毫無意義。
  • 蓋爾伯特認為,成熟的心靈能夠同時接受兩個相互矛盾的觀點。
  • 「最聰明的人是那些能夠同時將兩個完全矛盾的想法視為真實的人。」

9. 將創造力視為一種遊戲,而不是一種折磨:

  • 蓋爾伯特拒絕「受苦藝術家」的刻板印象,提倡以「狡猾者」的心態來對待創造力。
  • 狡猾者不那麼看重結果,將失敗視為有用的資訊,並享受整個過程的樂趣。
  • 「我沒來這裡受苦。」這句話概括了狡猾者的方法,即在創作中尋求樂趣、輕盈和玩耍。

10. 價值與回饋:

  • 創造性工作的真正價值在於它對個人內在的影響和成長。
  • 即使作品不被認可或沒有經濟回報,創作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豐厚的回報。
  • 蓋爾伯特相信,透過創造力,我們參與到不斷進行的創造故事中,並與神秘的靈感進行「神聖的合作」。

Senaste avsnitt

Podcastbild

00:00 -00:00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