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鐘書房

EP#33 : 藝術之戰:克服創作阻力 : The War of Art by Steven Pressfield

12 min • 15 juli 2025

🎙️Podcast:《藝術之戰》— 對抗創意的最大敵人

🎧 歡迎來到《15分鐘書房》,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一本無數創作者視為「創意聖經」的書籍——史蒂芬·普雷斯菲爾德的《藝術之戰》(The War of Art)。這本書不只是寫給藝術家,而是寫給所有渴望創造、改變、突破現狀的人。

📌本集內容重點:


第一章:最大的敵人 —— 阻力(Resistance)

在我們展開創作、啟動計劃或追求改變的時候,會遇到一股看不見但無所不在的力量,普雷斯菲爾德稱之為:「阻力」。

這種「阻力」不是來自外部,而是我們內在的聲音,它無聲地對我們說:「你還沒準備好」、「明天再開始吧」、「你不是這塊料」。它會偽裝成拖延、恐懼、懷疑、批評、完美主義,甚至用愛和責任來包裝逃避。

作者說:「阻力不是想讓你受苦,而是想讓你放棄。它的目標不是傷害你,是要殺死你內在的潛力。」

阻力最常見的樣子包括:

  • 拖延症:「我會開始,只是不是今天」
  • 恐懼:「我怕別人怎麼看我」
  • 批評他人:因為我們自己沒做,就嘲笑那些有勇氣行動的人
  • 上癮、自我戲劇化、自我懷疑,甚至疾病藉口

而最強的阻力來自你「真正想做的事」。它總是出現在你打算做那些能實現靈魂使命的工作時。

🎯重點是:阻力無所不在,而且永遠不會消失。但我們可以「打敗它」。


第二章:從業餘到專業 —— 成為真正的創作者

要戰勝阻力,唯一的方式是:成為專業人士(Turning Pro)

什麼是「專業」?

不是有收入、有頭銜,而是一種內在的態度。

業餘者:依賴靈感、情緒、不穩定、輕言放棄
專業者:每天出現,固定時間寫作、練習、工作;不管今天心情好不好,不管靈感來不來,都行動。

成為專業意味著:

  • 我們將創作視為職業,而非興趣
  • 我們不依賴他人的掌聲來證明自己
  • 我們願意每天坐下來,進入「勞動」狀態

普雷斯菲爾德強調:「你不能等靈感來了才動手。你動手,靈感才會來找你。」

專業者的信念包括:

  • 尊重自己的作品,不輕視自己
  • 長期抗戰,知道創作不是短跑,是一場馬拉松
  • 接受批評與挑戰,不把失敗當羞辱


第三章:靈感與天命 —— 我們存在的真正使命

當我們每天出現、努力行動時,會進入一種狀態,與「更高的存在」連結——有人稱之為靈感、繆斯、神聖力量。

普雷斯菲爾德相信,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有一份「作品」要完成。這可能是一部小說、一段音樂、一家公司、一場公益行動。

他說:「第五交響曲早在貝多芬寫下第一個音符前就存在。它等待他成為那個能夠帶它到這個世界的人。」

這也是他書中最激動人心的一句話:

「我們最大的恐懼不是我們無能,而是我們擁有強大力量卻未曾使用。」

真正的恐懼,不是我們會失敗,而是我們會成功,然後再也不能假裝自己只是個平凡人。

作者稱這種真正的自己為「真我(Self)」,而我們每天聽到的那個充滿恐懼與懷疑的聲音,叫做「小我(Ego)」。我們的工作就是每天出現,用行動讓「真我」現身。


第四章:領地 vs. 等級 —— 創作是為了什麼?

這章節談的是藝術家的定位。

許多人創作,是為了贏得社會認可、爭取粉絲、拿下頭銜。這是「等級制度」心態:我在哪個位置?比誰高?比誰紅?

但普雷斯菲爾德說,真正的創作者活在「領地制度」中。你的領地,是你創作的世界。你為了那片土地而勞動,不為他人的掌聲,也不為市場的喜好。

你做這件事,因為你不能不做,哪怕世界沒人看見,你還是會創作。

判斷你是活在領地還是等級的問題,可以問自己:「如果我是地球上最後一個人,我還會做這件事嗎?」

如果答案是會,那你就是活在你的領地。這才是真正自由的創作心態。


第五章:創作的召喚與榮耀

最後,作者提醒我們:創作是一種呼召。

這世界需要你完成某項任務。你如果不做,它就永遠不會出現。
他說:「你所擁有的天賦,是這世界的禮物,但你必須回應它。」

不回應,會有什麼後果?
那就是內心的空虛、焦躁、疾病,甚至憂鬱。
你也許看起來生活得還不錯,但心裡知道自己「還沒開始真正的人生」。

所以,回應吧。不管你是寫作、畫畫、創業、教學、改變人生,哪怕每天只有15分鐘,都要回應。


🎧總結:創作是一場戰爭,但你不是孤軍奮戰。

每天坐下來,每天出現。無需等靈感、無需等準備好。

只要開始行動,你就已經贏了一半。

📖《藝術之戰》提醒我們:阻力無所不在,但靈魂的呼喚更強大。回應它,你就成為了真正的創作者。

Senaste avsnitt

Podcastbild

00:00 -00:00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