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鐘書房

EP#35 : 管他的藝術 : 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 by Mark Manson

19 min • 17 juli 2025

馬克·曼森(Mark Manson)的暢銷書《管他的:愈在意愈不開心!》(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是一本反傳統的自助書籍,挑戰了現代社會普遍推崇的盲目樂觀和持續追求快樂的觀念。曼森的核心論點是,真正的滿足感並非來自於避免問題或擁有無窮無盡的「正面」體驗,而是來自於 有意識地選擇我們願意為之奮鬥的「正確的問題」和「有意義的痛苦」。這本書鼓勵讀者審視並重新校準自己的價值觀,承擔起個人責任,接受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失敗和平凡,最終透過正視死亡來釐清生命的真正意義,從而將精力投入到真正值得「在意」的事物上。

主要主題與重要觀點

1. 「管他的」的微妙藝術:選擇性地在意,而非漠不關心

曼森強調,「管他的」(Not giving a f*ck)並非意味著冷漠或毫不在乎。相反,它是指 「有意識地選擇你願意為之奮鬥的事物,並把精力投入到真正重要、符合你核心價值觀的事情上,而對那些瑣碎、膚淺、無法控制或與你價值觀不符的事情學會『不去在意』。」 這種選擇性地在意,是為了避免將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

  • 「反向定律」(The Backward Law):「追求正面體驗本身是一種負面體驗。而接受負面體驗本身卻是一種正面體驗。」這意味著,越是拼命想感覺良好,反而越會提醒自己還不夠好,陷入「地獄般的反饋迴圈」,感到內疚、焦慮和恐懼。接受這些負面感受,反而能帶來積極的體驗。

2. 重新定義快樂與痛苦:幸福來自於解決問題

曼森駁斥了將快樂視為恆定目標的傳統觀念。他指出:「問題永遠不會停止,它們只是升級或交換。幸福來自於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生活本質上就是由一連串問題組成的。真正的幸福感來源於選擇與自身價值觀相符的「好問題」,並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長和滿足。

  • 痛苦的價值:痛苦和負面情緒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生物信號,旨在推動我們採取行動。曼森指出:「我們天生就會受苦,但逆境讓我們更堅強。」關鍵在於選擇「為甚麼而受苦」。「你成功的關鍵,不是你享受什麼?而是你願意吃什麼苦?」 (方格子)。能夠承受為實現目標所需的痛苦,才能變得勢不可擋。

3. 價值觀的重要性:選擇你的「在意」與「掙扎」

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價值觀。曼森認為,「我們的生活品質由我們所選擇的價值觀決定。」

  • 好的價值觀
  • 現實導向:基於事實和現實。
  • 具有社會建設性:對他人和社會有益。
  • 即時且可控:能夠立即採取行動並掌控。
  • 例子:誠實、創造力、創新、脆弱性、為自己挺身而出、好奇心、謙遜、責任感。
  • 壞的價值觀
  • 迷信:基於幻想或不切實際的信念。
  • 具有社會破壞性:對他人或社會造成傷害。
  • 非即時或不可控:依賴外部因素或無法掌控。
  • 例子:受歡迎程度、支配地位、成為關注的焦點、富有(作為終點)、犧牲動物、總是正確、追求享樂。
  • 選擇掙扎:「你究竟是誰,將取決於你願意為之掙扎的是什麼。」選擇了什麼樣的價值觀,就等於選擇了相應的掙扎和問題。

4. 擁抱現實與責任:你並不特別,你永遠在選擇

曼森挑戰了現代社會中「人人特殊」的迷思。他認為:「大多數人都自以為是。科技讓我們認為我們需要與眾不同。接受平凡和正常是可以的。」接受自己的平凡是一種解放,讓我們能夠放下不切實際的期望,專注於透過實際行動和努力來改善生活。

  • 責任與過錯:曼森強調區分「過錯」(fault)和「責任」(responsibility)的重要性。「過錯關乎過去發生之事,而責任關乎你現在如何應對。」即使某件壞事不是你的錯,你仍然有責任去選擇如何回應。這種承擔責任的心態是賦予自己力量的關鍵。「承擔起自己所有問題的責任,是解決這些問題的第一步。」

5. 接受不確定性與失敗:成長的必經之路

曼森指出,「確定性是成長的敵人。」我們應當擁抱不確定性,質疑自己的信念,並願意承認自己可能是錯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迭代、修正認知的過程。

  • 失敗是前進的道路:「我們的成長讓我們害怕失敗。但正是在失敗中,我們獲得了韌性和力量。」曼森鼓勵採取 「只要去做」(Just Do Something)原則:「行動不僅是動力的結果,它本身也能產生動力。」當你感到迷茫或缺乏動力時,先開始做一些小事,行動會帶來反饋,進而推動下一步行動。

6. 界線與承諾:學會說「不」與深層連結

為了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我們必須學會對那些不重要或與我們價值觀不符的事物說「不」。「拒絕(包括被拒絕和拒絕他人)是建立健康界線和維持關係的關鍵。」

  • 承諾的力量:曼森認為,選擇投入一段關係或一個承諾,也意味著拒絕其他的可能性。「投資於一個人、一個地方、一份工作、一項活動,可能會讓我們失去廣泛的經驗,但追求廣泛的經驗,卻會讓我們失去享受深度經驗的機會。」這種排他性是建立深度和意義的基礎。

7. 正視死亡:釐清生命意義的終極濾鏡

本書以對死亡的思考作結。曼森認為:「思考死亡會讓你解脫:弄清楚你想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什麼印記。我們需要關心比我們自己更大的事情。」正視死亡的必然性,是幫助我們釐清人生優先事項的最有效方式。

  • 意義的來源:對死亡的恐懼往往源於感覺自己沒有真正活過。當我們意識到生命的有限性時,那些瑣碎的擔憂、社會壓力、虛榮心就會顯得不那麼重要。死亡迫使我們思考:「什麼才是真正值得我在乎的?我想留下什麼樣的印記?」

總結

《管他的:愈在意愈不開心!》的核心訊息是關於 有意識的選擇和責任。它鼓勵讀者停止逃避痛苦和追求膚淺的快樂,轉而擁抱生活的複雜性,釐清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並為實現這些價值觀而選擇相應的掙扎。透過接受自己的平凡、擁抱不確定性、從失敗中學習、設定界線並正視死亡,我們可以活出一個更真實、更有韌性、更有意義的人生。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不在乎」的書,而是教你如何 只在乎那些真正值得在乎的事情

Senaste avsnitt

Podcastbild

00:00 -00:00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