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長日記:33條事業與人生法則》是英國創業家 Steven Bartlett 所著的個人成長與事業策略指南。Steven 曾是社群行銷公司 Social Chain 的創辦人,憑藉一己之力將這家公司打造成為全球數位行銷界的重要品牌。在年僅30歲時,他不僅創辦多間公司,更成為英國熱門電視節目《Dragon's Den》的最年輕評審,同時主持自創 Podcast 節目《The Diary of a CEO》。
這本書結合了他的親身經歷,以及多年來訪談數百位企業家、心理學家、運動員與思想領袖的收穫,提煉成33條涵蓋人生、行銷、領導、習慣、品牌塑造等多個層面的「成功法則」。本書不只是一本創業書,它更像是一份給所有想活得更清醒、更有力的現代人之備忘錄。
🎯 第一部分:自我成長與心態建設(法則 1–9)
這部分強調個人成長的基礎與思維管理,Steven 強調:「你無法給出你自己沒有的東西」,一切從內在開始。
1. 依正確順序填滿人生的五個桶子 Steven 認為人生如同五個桶子──知識、技能、人脈、資源與聲望。若沒有前兩項,後三項即使擁有也會空虛易碎。他鼓勵年輕人投資在學習與練習,不要追求表面光鮮的成功。
2. 教學即是最好的學習 將每天的學習與反思輸出,才能真正掌握知識。Steven 年輕時每天強迫自己寫推文、拍影片來分享當天學到的內容,這讓他成為更有意識的行動者。
3. 想改變他人觀念,就別與之爭辯 他指出與人爭論通常無效,若想影響他人,應該從對話、提問與創造情境入手,讓人自己想通。
4. 信念不是你能自由選擇的 我們所相信的,其實是過往經驗與環境形塑的結果。若要改變信念,最有效的方式是重新設計「體驗」。
5. 擁抱荒謬,別懼怕怪異 Steven 提倡創新與勇敢表現自己的奇特面。他在公司裝設的溜滑梯,乍看無用卻極具標誌性,讓品牌脫穎而出。
6. 以提問啟動責任感 當你問「你打算怎麼做?」比直接命令更有效。提問讓人產生承諾與反思,也培養領導感。
7. 永遠不要背叛自己的故事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我是誰」的敘事,這敘事會主導我們的行動與抗壓力。持續證明「我是堅強的、值得的」,就會逐步強化這信念。
8. 別硬拚壞習慣,找個好習慣來替代 他認為與其與壞習慣作戰,不如用新的正向習慣取而代之。讓大腦有其他可依附的行動模式,才容易轉變。
9. 健康與自律是所有成功的根基 沒有睡眠、運動與飲食的穩定,所有成就都是空談。他自己每天固定健身,並將健康視為長期競爭優勢。
💡 第二部分:品牌與行銷策略(法則 10–18)
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如何講好你的故事,比你擁有什麼還重要。
10. 無用的荒誕往往比實用的功能更能定義你 許多品牌之所以令人難忘,是因為某些「無厘頭」的設計。例如公司的搞怪角落、品牌的標語或裝置,這些反常識的元素塑造了獨特印象。
11. 避免變成「牆紙」 如果你講話、設計、行銷跟大家都一樣,就會被視而不見。必須創造對比與衝突,才能搶到注意力。
12. 不要怕惹惱一些人 Steven 認為「被討厭總比被忽略好」。只要你激起情緒,就能建立真實的觀眾群,甚至變成狂熱粉絲。
13. 先瞄準心理感知,而非功能效益 他稱這類策略為「心理登月計畫」,例如 Uber 顯示司機到達時間,看似無用但極具心理安撫效果。
14. 適度的阻力反而增值 一切太順反而讓人覺得廉價。讓用戶稍微等待、付出些努力,會提升滿足感。
15. 框架比內容更重要 同樣的東西,不同的呈現方式會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認知。例如「90%瘦肉」與「10%脂肪」的心理差異。
16. 善用「三選一法則」 人的心理會偏向中間選項。提供三種產品/價格定位,中間者會最易被接受。
17. 讓人先體驗,就更容易成交 示範與試用會建立信任,降低猶豫,是非常有效的銷售策略。
18. 搶下開場五秒,是一切關鍵 Steven 強調影片、Podcast 或行銷開頭的五秒鐘,決定觀眾是否留下。
🧠 第三部分:思維哲學與執行(法則 19–27)
這部分揭示成功背後的思維模式與行動準則,幫助人以實驗與成長的心態面對世界。
19. 在小事上堅持完美 他成功的 Podcast 節目來自對成千上萬個細節的微調,從燈光溫度到剪接節奏無不考量。
20. 現在的小錯,會變成未來的大錯 若不處理眼前的瑣碎問題,最終會變成災難。他鼓勵建立「立刻修正」的文化。
21. 你要失敗得比對手更快 他引用許多企業如 Booking.com 的例子,說明快速試錯的實驗精神比謹慎規劃更有效。
22. 放棄 Plan B,全力實現 Plan A 當你給自己留後路,就不會全力以赴。他相信沒有備案才能激發潛能。
23. 不要當鴕鳥,學會面對現實 問題不會自動消失,只有正視挑戰,才能有解。
24. 壓力是能力的證明 當你被託付重要責任而感到壓力,代表你值得這份挑戰。與其逃避,不如珍惜。
25. 設想失敗,才能預防失敗 他鼓勵在啟動任何計畫前,先想像它為何會失敗,從而提前預防。
26. 技能本身無價值,情境才重要 同樣的能力在不同產業價值差異巨大。找到能放大你技能價值的環境才是重點。
27. 以死亡與時間為動力,實踐紀律 他提醒人生有限,紀律才能放大時間的價值。
🧑🤝🧑 第四部分:團隊與領導力(法則 28–33)
在這最後一部分,Steven 提出關於組織、文化與領導的洞見,強調 CEO 最大的任務其實是「招聘與激勵」。
28. 問誰,而不是怎麼做 偉大領導不是全能,而是找到最適合的人來完成任務。CEO 的本質是招聘長。
29. 建立像邪教一樣的文化初期動力 初創企業要透過高度信念與使命感凝聚團隊,但他提醒這種文化不可長期維持,要懂得轉型。
30. 選人有三大門檻 在招募、升遷、解僱時都要問:如果每個人都像他,團隊會變得更好或更壞?文化優先於技能。
31. 進度感比目標更能激勵人 每個小成就都要慶祝,這種進度感是推動長期努力的重要燃料。
32. 偉大領導需「不一致」 真正的領導者不是機器,而是能根據人與時調整風格,懂得用不同方式激勵不同夥伴。
33. 學習永遠不會停止 最後一條法則提醒我們:再成功也不能停止好奇與學習,這才是永續的核心。
結語:活出有意識的 CEO 之道
《執行長日記》不只是寫給 CEO,它更是一本為每個想活得更清醒、更強大、更真誠的人所設計的書。33 條法則交織著現實、哲學、策略與情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與行動的框架。
你可以挑幾條法則先實踐,也可以每週選一條深入體會。重要的是——成為自己人生的 CEO,從內在開始領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