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鐘書房

EP#68 : 學會改變 : Switch by Chip & Dan Heath

22 min • 7 augusti 2025

《Switch》一書的核心思想可以用一個隱喻來概括:騎象人、大象和道路。這個類比由心理學家 Jonathan Haidt 在其著作《幸福假設》中首次提出,並被 Heath 兄弟擴展。

  • 騎象人(Rider):理性思維。 代表我們分析、思考和規劃未來的能力。其優勢在於規劃和提供方向。然而,其弱點是容易「過度分析」或「分析癱瘓」,導致猶豫不決和精疲力盡。
  • 大象(Elephant):情感思維。 代表我們衝動、直覺、感受快樂和痛苦的一面。大象提供變革所需的能量、動力和激情。其弱點是懶惰、膽怯,更喜歡即時滿足,並且很容易氣餒。
  • 道路(Path):環境。 指的是變革發生的周圍環境或情境。它影響行為並能促使或阻礙變革。

變革困難的核心原因: Heath 兄弟指出,變革之所以困難,是因為我們大腦中的理性思維(騎象人)和情感思維(大象)之間存在根本的張力。理性思維可能渴望長期回報(例如,健康的身體),而情感思維則傾向於即時滿足(例如,一塊奧利奧餅乾)。當這兩個部分意見不一時,大象往往會佔上風,因為騎象人僅靠意志力很難長時間駕馭龐大的大象,而意志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容易耗盡。

成功的變革模式: 成功的變革需要騎象人、大象和道路三者同時協調一致。「當變革起作用時,它往往遵循一種模式。變革的人有明確的方向、充足的動力和支持性的環境。換句話說,當變革起作用時,是因為騎象人、大象和道路都支持這種轉變。」

變革的三個「驚喜」

Heath 兄弟提出了關於變革的三個關鍵見解,這些見解挑戰了我們對變革阻力的常見假設:

  1. 「看似阻力,實則是缺乏清晰度。」 人們不改變行為通常不是因為他們反對,而是因為他們不確定「如何」改變。清晰、具體的指示至關重要。
  2. 「看似懶惰,實則是精疲力盡。」 理性思維試圖控制情感思維需要大量的自我控制。當自我控制耗盡時,人們會放棄。變革需要情感的激勵,而不僅僅是意志力。
  3. 「看似人的問題,實則是情境問題。」 我們傾向於將他人的行為歸因於其個性而非所處情境,這被稱為「基本歸因謬誤」。改變人們的行為,通常改變他們的環境或情境會更容易。

實踐框架:三個步驟

為了實現持久的變革,Heath 兄弟提出了以下三個主要步驟,每個步驟都有其相應的策略:

1. 指揮騎象人 (Direct the Rider)

目標是為理性思維提供清晰的方向和規劃。

  • 找到亮點 (Find the Bright Spots): 不要只關注問題,而是尋找已經奏效的成功案例,即使規模很小。「什麼是有效的,我們如何才能做得更多?」透過「奇蹟問題」(如果你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你會看到的第一個小跡象是什麼?)和「例外問題」(你上次看到一點點奇蹟是什麼時候?)來發現這些。
  • 規劃關鍵行動 (Script the Critical Moves): 將模糊的目標轉化為具體的、無歧義的步驟。「模糊性讓騎象人精疲力盡。」提供明確的指導,讓人們知道要確切地做什麼,而不是假設新的行動是顯而易見的。
  • 指向目的地 (Point to the Destination): 為騎象人描繪一個引人入勝的、近期的未來圖景,即「目的地明信片」。這不僅顯示了目標,也激發了大象的動力。「目的地明信片向騎象人展示你將前往何處,並向大象展示旅程為何值得。」設定清晰、有時甚至是「非黑即白」的目標,以消除模糊性和合理化的空間。

2. 激勵大象 (Motivate the Elephant)

目標是激發情感,提供變革所需的能量和動力。

  • 找到感覺 (Find the Feeling): 變革通常是從「看-感受-改變」而不是「分析-思考-改變」的順序發生的。分析和數據不足以激發行動;情感才是關鍵。激發人們對即將到來的變革感到興奮,因為「興奮是大象的好食物」。
  • 縮小變革 (Shrink the Change): 如果任務感覺太大或旅程太長,大象會感到不知所措並產生阻力。將變革分解為小而可管理的「小勝利」或里程碑,以建立希望和動力。「小目標帶來小勝利,小勝利通常可以觸發積極的行為螺旋。」
  • 培養你的人 (Grow Your People): 透過訴諸人們的身份認同來激發動力。「你如何才能讓你的改變成為身份問題,而不是後果問題?」鼓勵成長心態,即相信能力可以透過努力培養,並且失敗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個人能力不足的標誌。

3. 形塑道路 (Shape the Path)

目標是調整環境,使所需的變革行為變得更容易執行。

  • 調整環境 (Tweak the Environment): 認識到「看似人的問題往往是情境問題」。改變周圍環境,使正確的行為更容易,錯誤的行為更難。例如,亞馬遜的一鍵下單,或透過更小的餐具來減少過度飲食。
  • 建立習慣 (Build Habits): 習慣是無需思考即可執行的行為,這減少了騎象人對自我控制的需求。透過「行動觸發器」來建立習慣,即將新的行為與現有的日常習慣或環境線索聯繫起來。檢查清單是結合環境調整和建立習慣的有效工具。
  • 號召群眾 (Rally the Herd): 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人們傾向於尋求他人的行為線索。利用社會影響力,突出那些已經採用期望行為的人。「大象會不斷地從群體中尋找如何行為的線索。」宣傳積極的群體規範,並創造機會讓早期採用者影響他人。

維持變革的動力

變革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事件。為了維持變革的動力,必須:

  • 認可和慶祝進步: 即使是微小的步驟,也需要被認可和獎勵。「當你發現動向時,你必須強化它。」強化積極行為可以產生滾雪球效應。
  • 利用認知失調: 當人們開始以新的方式行動時,他們會發現很難不喜歡自己的行為。隨著他們的身份認同演變以適應新的行為,這將進一步鞏固變革。
  • 預期失敗: 變革的道路很少一帆風順。培養一種期望,即在達到目標的途中會遇到挫折,但整體任務不會失敗。這有助於大象在面對挑戰時保持動力。

結論

《Switch》提供了一個強大且故事驅動的框架,用於理解和實施個人、組織和社會層面的變革。透過有效地協調理性思維(騎象人)、情感思維(大象)和環境(道路),個人和組織可以克服變革固有的困難,實現持久而有意義的轉變。這本書強調,變革不一定很難,而是可以透過正確的策略變得「更容易」。

Senaste avsnitt

Podcastbild

00:00 -00:00
00:00 -00:00